相宅术讲究空间方位观念,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注重空间文化,先秦时期,人们就注重将天文地理对应,选择方位,并分别赋予其文化内涵。
例如《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记载方位与人体五脏之关系: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
中国古代相宅术认为,方位的不同导致了地气的差异,进而影响了物产资源的多寡,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各有不同。
中医学的方位观念是通过总结生活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黄帝宅经》对方位的重视也并非偶然之举。在这一理论框架下,我们深入探索方位对人居环境和身心健康的诸多影响。
住宅的朝向最好选择坐北朝南。中国位于北半球和欧亚大陆东部,大部分土地位于北纬23°26以北的北回归线上,这意味着一年四季的阳光都来自南方。选择朝南的房屋有许多好处。
首先,它可以提供取暖效果,冬天时南向房屋的温度比北向房屋高出1-2度。其次,暴露于阳光下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对儿童来说,这是预防佝偻病的重要手段。此外,阳光中的紫外线还具有杀菌作用,特别对经由呼吸道传播的疾病具有较强的消毒效果。最后,朝南的房屋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功能。
选择坐北朝南,不仅仅是为了采光,更是为了避免北风。由于我国地势的原因,气候呈现季风型。冬天有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夏天有太平洋的凉风,一年四季风向变幻莫测。风是引发疾病的因素之一。中医认为风属于阳邪,寒气则是寒邪。风侵入体内引起疾病,受寒则会损伤身体。大肠虚弱会导致腹泻,生殖系统则易受寒冷的影响。坐北朝南的选择实际上是顺应自然规律,以便获取山川的灵气和日月的光辉,从而养护身体并培养内在修养。
唐代司马承祯在《天隐子》中提倡着重阴阳居住的理念。
他指出:什么样的居所才算是安适呢?不是华丽的大厅,高高的建筑物,厚重的珠帘,宽敞的床榻。而是要面朝南坐着,头朝东卧着,让阴阳合适地分布,明亮与黑暗相对称。屋子不宜过高,过高则阳气旺盛,明亮过多;屋子也不应该太低,太低则阴气积聚,昏暗过多。因为光线过于明亮会伤害眼睛,光线过于昏暗会伤害心灵。人的魂(精神)属于阳,魄(肉身)属于阴阴,如果受到明暗的干扰,就会引发疾病。这种居住环境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让人舒心,更何况天地之间的自然气息中存在着太过强大的阳气侵袭人体肌肤和过度阴湿侵袭人体,难道不应该加以防范和慎重吗?
阳宅内部设计要达到安抚心灵的效果,外部设计要保护视觉的安全。当心灵和视觉都感到安宁时,身体才会真正感到舒适。如果光线明暗不当,更何况是过多的琐事纠结和过多的情欲,内外如何能够安宁呢?
在清代,扬州人石成金以他的著作《传家宝》而闻名。
在这本书的第三卷第五集中,他详细阐述了关于居住环境的观点。他指出,房屋最好朝向南方,
“因为面向南方,可以享受充足的阳光照射,明亮而辉煌,并且冬天阳光可以进入室内温暖整个房间,夏天则可以远离阳光而保持凉爽。……至于作为居住地的附属房屋,朝东会在早上有过于潮湿的气候,即使在冬天也很温暖,而夏天则热得难以忍受;朝西则会在下午受到西山的照射,导致更加炎热;而朝北,则日光稀少,冬天寒冷刺骨,都不是理想的选择。如果能有朝南的房屋,冬暖夏凉,全家人生活在一起的时候,将会更加幸福。”
石成金还强调了房屋前后巧妙地种植花草和竹子,“如果庭院面积较大,那就更好了,可以适当种植一些花草和竹子。即使是一小块空地,也应该杂植一些花草和疏松的竹子,在闲暇时读书或品茶乐趣中,给眼睛带来愉悦,心灵上的享受也会更多。”
这样的环境布置能够为居住者创造宜人的氛围,让他们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还可以享受宁静和愉悦。
本站文章仅传播、分享,版权归原作者。若有任何涉及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版权问题,请联系发布者:易楠问道 删除